政策法规




中国IPO改革赋予投资者更大权力
2013-12-26 16:09:04

一年多来,中国没有批准任何新股发行,因为监管机构在修订新股发行规则。监管机构宣称,修改规则是为了降低它对上市流程的控制,将更多权力移交到投资者手中。

中国证监会(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)发布了《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》,并准备解冻IPO,意示着这项改革已经完成。

这一年多的等待是否值得?

乍一看,这轮改革没有什么重大突破。监管机构仍将在新股发行流程中扮演主导者角色:对于哪些公司具备上市资格,证监会仍有否决权;证监会制定了新的规则,用于控制股票的发行定价;它还将严厉出发违反规定的发行主体和承销商。

但业内人士表示,改革的渐进性不应掩盖其重要意义。诞生仅20年的中国股市与那些发达市场仍然相距甚远,但中国股市在不断成长。监管机构此次打算赋予承销商、发行者和投资者前所未有的自由度,让他们管好自己的事情。

瑞银证券(UBS Securities)中国资本市场部主管李克非说:“将有一场巨变。这或许是十年来新股发行体制最重要的一次变革。以前,新股发行流程以及后续的股票分配都有严格的规定,账簿管理人没有控制权。此次改革后,承销商将有更大的灵活性。”

以前,承销商必须将IPO定价和股票分配计划上报证券监管机构候批,新股必须在某个确定的日期上市,这个日期也须经监管机构批准;监管机构充当股市守门人,决定哪些公司质量合格、能够在股市上融资。如今,这些要求都已成为过去。

与此同时,中国证监会强调,它并不打算完全从新股发行流程中抽身。上周六宣布改革措施时,中国证监会表示:“不能将注册制理解为不管了,就是登记备案,自动生效,也不是说股票发行不要审了,更不是垃圾股可以随便发了,而是审核方式要改革。”

花旗中国区研究主管沈明高说,关键在于中国证监会改变了其审核的性质。他说:“证监会将更注重合规问题的审查,而不是发行定价和时间,这些方面市场懂的更多。”

中国新股发行改革的终极目标是,由现行的审核制向注册制转变。在审核制下,只有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公司才能发行新股。在注册制下,那些关键决策都留给市场,监管机构只具备监督职能。注册制是发达经济体普遍采用的制度。

沈明高说:“眼下是过渡时期,中国离注册制又近了一步。”

证监会表示新股发行将在1月重启,因此市场有一个月时间消化这些改革措施。目前排队等候上市的公司大约有760家,投资者担心的是,市场可能会被新股淹没。

中国初创企业板块――创业板指数昨日下跌8.6%,创单日最大跌幅。但中国创业板的市盈率已超过50倍,几个月前调整时机就已成熟。较大型企业投资者对新规的反应要平静得多,这些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接近11倍。中国主要股指――上证综指(Shanghai Composite)昨日收盘下跌0.6%。

上海咨询公司莫尼塔(CEBM)的首席策略师祁益峰(Ethan Qi)表示:“改革并不意味着所有排队上市的公司都能上市。证监会仍在控制发行速度。”预计明年1月将有大约50家公司完成上市,其他公司将在明年剩下的时间陆续上市。

尽管放弃了对个别新股发行定价的控制权,但证监会所制定的严格规定,还是会影响到股市的整体价格。中国股市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发行者以过高估值发股,然后套现。

为了防范这点,证监会规定,控股股东在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股票的,减持价格不得低于发行价。另外,如果披露的信息被认定有误导性,发行者需回购所有发行股票。

“任何一家老牌交易所都没有类似的规定,”毕马威中国(KPMG China)资本市场合伙人刘国贤(Paul Lau)表示,“这些规定能阻碍控股股东以极高的估值套现。”

但他补充称,他预计,这些措施将只是中国股市不断成长过程中,一些阶段性存在的辅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