境外上市




2018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概况
2019-04-05 13:58:11

       刚过去的2018年是证监会首届大发审委完整的工作年度,IPO审核从严从缓,重塑新股生态。在史上最严发审委的把关之下,各企业在IPO之路上踽踽独行,举步维艰。这一年可谓是境内IPO市场的寒冬,却也引来了中国企业赴美、赴港上市的浪潮。

境内IPO从严审核趋常态化

       据统计,2018年至今,证监会共核发102家企业的IPO批文,已完成发行的企业募资规模约1300亿元。2017年,证监会共核准401家IPO批文。就IPO数量而言同比减少约75%。
       证监会披露,2018年审核IPO过会率仅55.78%,同比下跌26.9%,创10年新低。在此形势下,IPO市场也出现了罕见的“撤单潮”:2018年全年IPO申请终止审查的企业共199家,同比增加约50家。

赴美、赴港上市成“潮流”

       在境内IPO遭遇小年的同时,赴美、赴港上市成为中国企业在2018年的“潮流”。 
       港股方面,2018年香港迎来近25年来最重大的上市机制改革:港交所修订主板《上市规则》允许同股不同权、非盈利生物医药公司以及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的公司来港上市。新上市制度的推出,带动了港股IPO的快速增长:2018全年共有207新股于香港上市,较2017年增长29%;全年IPO共计融资2778亿港元,创2010年以来最高。其中中国内地企业占其IPO项目数量的44%,集资额占全年总量95%。
       美股方面,截止2018年12月31日累计有46家公司在美国上市,相较2017年的24家和2016年的10家,2018年是中概股自2011年上市低迷以来最火爆的一年,募资总额近98.6亿美元。在这46家登陆美国股票市场的中国企业中,有38家通过IPO上市,4家通过SPAC(特殊目的并购公司,包括3 家SPACIPO和1家SPAC合并)上市,另有4家通过转板在主板成功上市。与往年相似,2018公司上市节奏总体平稳,后半年较前半年有所增加。
       融资方面,2018年所有赴美IPO企业中,共有10家的募资金额超过10亿美元,其中中国企业占了四家,分别为爱奇艺 (NASDAQ: IQ)(23.6亿美元)、拼多多(NASDAQ: PDD) (16.3亿美元)、腾讯音乐 (NYSE: TME) (10.66亿美元)及蔚来汽车 (NYSE: NIO) (10.01 亿美元)。纽交所高级总监兼国际上市部总裁埃里克斯•伊布拉欣在接受采访时称,“中国公司无疑是美股IPO市场的重要参与者,也是我们想要吸取的对象。”
       总体而言,2018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延续了2017年的一些特点:绝大多数公司为互联网+新型成长公司;融资金额仍以2千万美元为分水岭;融资类型分为包销和承销,并有与其在规模和收费上匹配的投行、律师所、审计师等。今年的新趋势是大批美国境外券商广泛参与各类融资规模的IPO,一方面为IPO注入了传统美国本土资本市场之外的新鲜资本,另一方面也为美国证监会及证券市场的监管提出了新挑战。另外,相较往年,中国企业通过SPAC(特殊目的并购公司)模式赴美上市的数量亦有所增加。
       SPAC模式最早于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,由美国投行EarlyBird Capital创造,近年来也渐渐在中国市场兴起。相较普通IPO历时长、不确定性高的特点,SPAC作为美国资本市场特有的上市模式,其创新之处在于先行造壳、募集资金、再行并购,最终使并购对象成为上市公司,具备确定性高、历时短、上市融资双保障的优势。AGBA作为赴美SPAC上市专业机构,由其发起的托特纳姆第一并购有限公司于2018年8月2号在纳斯达克主板上市,股票代码TOTA,目前在选择目标企业阶段,我们将重点放在零售、电子商务、绿色科技三个领域。今年,AGBA还将新发起几个SPAC公司,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按计划紧密向前推进。